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

社區工藝師


盧草

    行政院文建會推廣社區總體營造,行之有年,成績斐然。各地文史工作室、社區協會、城鄕促進會、公益基金會…等,如雨後春筍,在各社區成立。而且絕大多數如火如茶展開「營造」,好像文建會撒下種籽,在各處發芽茁壯。

    以前大家對社區總體營造,沒有什麼概念,經過這幾年的推廣與運作,還有不斷在各地展開研習、觀摩,拿國外成功的例子來模擬,加上訓練一大批社區規劃師來輔佐,目前可以說社區總體營造已經在各地生根了。

    然而檢視各地的成效與社會的進展,我發現改善的速度跟不上社會的變化。從媒體報導趨向,很明顯我們的社會病了。人需要心靈靜化、社會需要制度改革、環境需要遵遁自然。最近毒品猖獗,人心貪婪,政治亂象,暴力瘋狂,公權力不彰,社會總體經濟停滯不前,國際擴展空間倍受打壓,競爭力大不如從前。

    從最近搶擊要犯張錫銘事件來看,囂張的程度,瘋狂的行徑,令人驚恐。敏督利水災,土石流肆虐,政治口水,不理性抗爭,嘩衆取竉,令人驚訝。人的心靈不純,族群的情挑又太蠢。不敬天惜地,不尊重自然,不淨化心靈,令人覺得是否家庭出了問題、教育出了問題、社會出了問題。

    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,前述諸多大問題,希望政府有權有錢有心去處理。在社區中這個小社會裏,我們只要有心並依本份去做,不製造麻煩,不增加社會成本,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,不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嗎?

    在這裡提出一個社區工藝師的概念供大家參考。所謂社區工藝師,就是在一個小社區的基本成員中,具有公認的技藝在身,能夠替社區做出貢獻,增加特色或競爭力,由社區成員審定公佈,並設門檻限制,在一段時間內,要有一定數量的創意作品提出,或有一定場次的演出,或有一定規模的貢獻度,而且有時間期別的限制,這些限制沒有標準,都由社區成員自主共識。

    所謂的技藝無所不包,只要有特色有賣點,傳統也好,前衛也好,勞心也好,勞力也好,這就是社區莫大的人力資源。有心營造社區的團體,給于肯定並發與有時限期別的社區工藝師証照。像社區園藝師、社區彫刻師、社區書法家、社區規劃師、社區演藝者、社區歌手…等等。只要名稱適當,受者願意,有被尊重肯定的意涵,或者不必細分,大概分成幾種類別即可。由社區自主協定。當然有國家考試的執照最好,否則由社區自行認証,在社區中推廣運作,也是一種方式。

    社區總體營造需要團體的努力,社區規劃師、社區工藝師、社區志工…等等,人力的培訓,是最重要的一環。有心介入的團體,只要凝聚社區共識,登高一呼,有這些人力資源,就是成功的保障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