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

營造社區二、三人不嫌少

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—陳曼麗小姐在一篇小兵立大功的文章中指出,社區總體營造,不是像大雨傾盆般的大鳴大放,而是要像春雨霏霏的滋潤大地,持久有恒,改造才會在無形中、無怨尤、無阻力下換然一新。


許多熱心社區事務的人常常懷著一顆熱誠的心,興匆匆的想回饋社區,打造自認為溫馨清淨的社區夢想。但是碰到人力、物力、財力不足時,尤其居民冷漠以待,形若無事旁觀的心態,那時候再大的熱情,也都會有挫折感,最後只好卻步,又回自己的小天地,繼續過鬱卒的日子,個人與社區之間,好像以前一樣,沒有什麼牽扯與關係。

其實,社區是我們大家的,生活在這個大屋頂下,遠親不如近鄰,有個互助合作、乾淨、溫馨的生活空間,將使社區中的冷漠消除,快樂指數提升,社區營造需要有心的人,尤其需要社區居民的實際參與,社會上也有許多有心的社團,樂意提供經驗與資源來和大家分享。


想要在社區推動工作的人,應該常常注意到社會資源的運用。像一些文史團體、社教團體及在地文化工作者,都可藉由公部門如文建會、文化局或社會民政單位,或有心的企業及商家來推動及支援,借力使力,結合一批熱心的志工和社區居民,一起設計規劃社區活動,例如母親節快到了,借由商家的促銷活動,可以結合社區媽媽,主辦愛心媽媽的溫馨送花活動。或者在中秋節,將月圓人團圓的議題打響,讓社區朋友及左鄰右舍一同分享,讓大家有聚會及認識的機會,擴大社區的凝聚力。同時也可推動我們地球只一個,不要讓月亮照見我們的髒亂,像這些活絡人情,清淨環境,愛護社區的活動,其實都可以隨時或適時推出。


陳曼麗小姐在文章中告訴我們,如何撰寫一份計劃書,遊說社區有心人一起參與。如何畫一張生動活潑的海報,告知社區居民活動舉行的緣由,以及舉辦的時間及地點。如何籌措簡單必要的經費,或找一些單位及企業商家來共襄盛舉。


完成一件活動,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有關單位及相關社教團體,都會經常舉辦培訓這類的人員、團隊。有心的快樂志工們,行動吧!試著找兩、三個鄰居,大家一起來,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,共同組成小團隊,腦力激盪,小兵也可以立大功。其實舉辦活動不難,只要有心營造社區,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快樂成功的推手。 (取材於中國時報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